2025年10月30日凌晨,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.75%-4.00%,这是年内第二次降息,也是自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的第五次调整。此次决策背后,是美国经济在通胀与就业间的微妙平衡,以及全球市场对流动性变化的密切关注。
### 一、降息背景:就业市场疲软与通胀压力并存
**就业数据成核心驱动力**
受联邦政府“停摆”影响,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未能如期发布,但10月中旬美联储发布的“褐皮书”显示,全美各地区、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普遍低迷。求职招聘网站Indeed的职位空缺数、WARN裁员通知等指标显示,企业处于低招聘率、低裁员率状态,但就业市场整体仍在放缓。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,1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1点至94.6,反映短期收入前景、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下降2.9点至71.5,表明民众对就业的广泛担忧。
**通胀压力有所缓解,但仍高于目标**
美国9月整体CPI环比涨幅为0.3%,核心CPI环比涨幅为0.2%,均低于预期,主要由于食品、核心商品和核心服务的价格涨幅收窄。但10月民众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从9月的5.8%升至5.9%,显著高于美联储2%的长期目标。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指出,消费者信心下降反映了就业数据基本面比预期更弱,而通胀的反复风险仍需警惕。
### 二、决策过程:内部分歧与数据“真空期”的挑战
**政策路径分歧显著**
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节奏存在深刻分歧。以新任理事斯蒂芬·米兰和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为代表的官员支持进一步放松政